改革開放40年 我國電力發展的十大成就
1978年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,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歷史征程。40年來,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,國民經濟蓬勃發展,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,實現了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由弱變強、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邁向小康的偉大飛躍。
改革開放40年,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偉大成就,創造了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。電力工業作為重要基礎產業,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改革突破之路,實現了歷史性的大跨越。40年間,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,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,在發展速度、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電力工業在支撐國民經濟年均增速9.5%的發展奇跡的同時,也同步書寫下自身的發展奇跡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特高壓工程建設進一步加速,全國電力聯網進一步加強,跨省跨區送電能力得到提升。隨著哈鄭直流、賓金直流、寧浙直流、錫泰直流、扎青直流等重點工程投產,截至2017年底,國家電網建成“八交十直”特高壓交直流工程,2017年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到1.9億千瓦。南方電網建成“八交十直”18條500千伏及以上西電東送通道,送電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。
電力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。改革開放以來,電力企業在保證自身安全效益、優質服務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同時,認真履行政治責任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,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脫貧攻堅、污染防治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服務“三農”、搶險救災等工作中勇于擔當、積極作為,發揮了國有企業“六個力量”重要作用。2006年3月14日,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。這是我國中央企業對外正式發布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。2007年8月29日,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,這是五大發電集團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。此后,中國大唐、中國華電、南方電網等也陸續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。40年來,電力企業把改善人民生活、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成為壯大綜合國力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。
市場化改革降低企業用電成本。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,大用戶直購電、跨省跨區競價交易、售電側零售等具有市場化特質的電量交易已初具規模,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日益提高,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。新電改歷時3年,完成各省級電網(西藏除外)輸配電價核定,核定后全國輸配電價較原購銷價差降低1分/千瓦時,核減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。2016年,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,為用戶節約電費超過573億元。2017年,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達1.63萬億千瓦時,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%,為工商企業減少電費支出603億元。
“走出去”不斷取得新突破,“一帶一路”開創電力國際合作互惠雙贏新局面。改革開放以來,電力行業的“走出去”道路,始于對外援建,逐步發展到境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、電力設備出口和對外投資與經營等各個領域。在海外項目方面,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,中國就以承包商身份承建海外火電站項目,2014年境外火電項目占到全年火電簽約總金額的49.3%,大型燃煤機組已經實現批量出口。
40年追趕超越,40年厚積薄發,我國電力工業走過了40年極不平凡的歷程,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。然而成就終將載入史冊,更加艱巨的任務擺在面前,當前電力改革問題、綠色發展問題依然艱巨。黨的十九大已經確定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,建立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目標。電力行業要堅決貫徹十九大報告的精神,以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,推進綠色發展,建立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,共建綠色美麗中國!
改革開放40年,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偉大成就,創造了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。電力工業作為重要基礎產業,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改革突破之路,實現了歷史性的大跨越。40年間,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,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,在發展速度、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電力工業在支撐國民經濟年均增速9.5%的發展奇跡的同時,也同步書寫下自身的發展奇跡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特高壓工程建設進一步加速,全國電力聯網進一步加強,跨省跨區送電能力得到提升。隨著哈鄭直流、賓金直流、寧浙直流、錫泰直流、扎青直流等重點工程投產,截至2017年底,國家電網建成“八交十直”特高壓交直流工程,2017年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到1.9億千瓦。南方電網建成“八交十直”18條500千伏及以上西電東送通道,送電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。
電力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。改革開放以來,電力企業在保證自身安全效益、優質服務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同時,認真履行政治責任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,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脫貧攻堅、污染防治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服務“三農”、搶險救災等工作中勇于擔當、積極作為,發揮了國有企業“六個力量”重要作用。2006年3月14日,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。這是我國中央企業對外正式發布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。2007年8月29日,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,這是五大發電集團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。此后,中國大唐、中國華電、南方電網等也陸續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。40年來,電力企業把改善人民生活、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成為壯大綜合國力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。
市場化改革降低企業用電成本。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,大用戶直購電、跨省跨區競價交易、售電側零售等具有市場化特質的電量交易已初具規模,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日益提高,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。新電改歷時3年,完成各省級電網(西藏除外)輸配電價核定,核定后全國輸配電價較原購銷價差降低1分/千瓦時,核減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。2016年,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,為用戶節約電費超過573億元。2017年,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達1.63萬億千瓦時,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%,為工商企業減少電費支出603億元。
“走出去”不斷取得新突破,“一帶一路”開創電力國際合作互惠雙贏新局面。改革開放以來,電力行業的“走出去”道路,始于對外援建,逐步發展到境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、電力設備出口和對外投資與經營等各個領域。在海外項目方面,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,中國就以承包商身份承建海外火電站項目,2014年境外火電項目占到全年火電簽約總金額的49.3%,大型燃煤機組已經實現批量出口。
40年追趕超越,40年厚積薄發,我國電力工業走過了40年極不平凡的歷程,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。然而成就終將載入史冊,更加艱巨的任務擺在面前,當前電力改革問題、綠色發展問題依然艱巨。黨的十九大已經確定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,建立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目標。電力行業要堅決貫徹十九大報告的精神,以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,推進綠色發展,建立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,共建綠色美麗中國!